我钟情于书,就像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遇到一个自己钟情的恋人一样。很小的时候就迷恋于书了。
最爱看的是小人书,我们叫图书。有图画有简单的文字。小时堂兄三哥父亲在供销社工作,家里常买图书,我常到他家看。自己也买了很多小人书看。后来只要找到书就看。我看书入迷,做工也勤恳。想尽办法找书看,尽快些做完工看书。看着书我会陶醉于书中的情景。小时候不觉路远从崇山峻岭中跋涉到墟上就是为买本书。小学毕业时读《三国演义》,很是入迷,文言的地方一跳而过。读了三国、说唐、封神演义、聊斋等书。
初中时常节省伙食用来买书。中午吃了饭会绕道上街, 到新华书店看看有什么书。买了巴金的《家》、蒲松龄的《白话聊斋》等。在一叔叔结婚时帮忙干活,在他家见到读了《第二次握手》。很沉迷于书中情节。高中时买了《红楼梦》、《水浒传》等好些文学书。常读小说,心底里梦想做文学家。因为中学体质差,又想学医。终因文科特长,考进了中文系。
大学里有很多书,时间又宽闲,因此看了很多名著。《钢铁是看样炼成的》我看的是竖排本。罗漫罗兰的《约翰•克里斯朵夫》我看完了三卷。沉着气看了好些名作。西方名著开头是很难以情节吸引人的,看看去却又觉得值得读下去的。像托尔斯泰的《安娜•卡列妮娜》等。
那时没有朋友,因此只能一个人去看书买书。晚上常一个悠悠的在书店度过。,星期六常坐公共汽车到书店,在那里看书淘书。有时公共汽车停开了,只能步行回来。买书多而又钱少,常会留连旧书摊。古旧书店和旧书摊上买到一些好书。有一次在友爱路尾旧书摊看,一个小偷的手从我军装上衣口袋伸出来我才知道。在街边曾以三毛钱买了一本《杜少陵详注集》的书,常为买到好书而高兴。
读书四年购得四大纸箱书,有好些是便宜的旧书名著。也有新书。一次一个教授问谁借有流沙河注的余光中的诗集。他说在图书馆找不到。我说我买有,老师同学都很惊奇。卢教授要急用,我又面临毕业,我就送给他了。
我读书的书日渐多起来。从《三国演义》到《红楼梦》;从《家》到《牛虻》。中学时就读了好些小说,到大学时或因兴趣或因作业也读了好些名著。后来对散文稍为偏好。爱好读现代作家的散文。特别是郁达夫的散文小说。那种带感伤情调的喊出弱者心声的抒情味浓的文章很是感人。由郁达夫到英国的拜伦,那位跛脚的愤世嫉俗的诗人,还有法国的卢梭的小说散文也是我喜爱的。罗漫罗兰也是我崇拜的作家。他的传记《贝多芬》使我感到不应向命运低头的勇气。这位从小患哮喘的作家同样以顽强的毅力感染了我,使我敬佩。
读书充实了我,使我的知识逐步丰富起来,使我的思想趋于成熟,使我的意志变得坚强。大学时同一栋宿舍楼上有人跳楼,是大学生心灵空虚吗?曾患神经衰弱等疾病一度变得消沉,是所读过的《牛虻》、《钢铁是看样炼成的》中的牛虻、保尔将我从泥潭中拉起,在生活的征途中顽强的活下去。书籍给了我生活的信心。
出来工作了,我买书的热情不减,每到一地我最想去看看的是书店,看有什么合自己的好书上,买上然后写上“购于某某地书店”。
这几年书价涨得厉害,买书才少了。但喜爱读书的兴致不减。一家三口在妻工作地昭平的屋里,只有一台电脑。老婆孩子就会说:“你最爱看书的,看书吧。”看书是我消遣的最好方式。钟书是我的本性。作一条书虫,蛀书不止,蠹书犹香。